时间:2020-04-29 12:13:24来源:重庆心理咨询
家庭经常出现的问题
无论什么人都有缺点,所以当双方组织了家庭后,有时难免会因为个人的缺点而产生磨擦,进而发生冲突。所以,如果家庭缺乏了真诚、调伏、忍辱与付出的其中任何一项,就可能发生严重的问题,即是:
(1)互不信任。
(2)愚笨、与时代脱节、不懂得人情世故与烦恼的问题。
(3)互相厌倦。
(4)自私自利。
解决这四项的最好方法,就是事前的预防,或者当问题发生时,就要赶快处理,千万不可等闲视之,以致让它发展至无法收拾的地步。因为这四项问题,是导致其他问题相继发生的主因。
第一个问题:互不信任
在现今的社会里,虽然有些人是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,但却经常会出现一个情形,就是互相猜忌,互相不信任。即使已成了夫妻,还是有诸多猜忌,而兄弟姐妹之间也会互相猜忌,甚至父母和孩子也免不了互相猜忌。更何况是不同血缘、不同家族,他们彼此之间的猜忌,相较与亲子与兄弟姐妹而言,只有更多的份。
至于互相猜忌的原因,则有很多:诸如因嫉妒而猜忌、因偏心而猜忌、因以为对方想占便宜而猜忌,最离谱的是因没有责任感而猜忌。无论是因什么原因而猜忌,一般而言,同住越久,造成家人之间猜忌的因素就会越多。
第二个问题:愚笨、与时代脱节、不懂得人情世故与烦恼的问题
这问题的产生是因智慧、知识、能力的落差,简单的说就是愚痴。
有些人想要有所成就,但由于能力有限,又不努力,经常赶不上家人的步伐,长久下来,造成他与社会脱节,以及家庭的困扰。至于其中的因由,不是因自己太笨,而是他的家人不断的提升自己。而他却不愿同家人齐心努力,结果他人怎么也帮不忙。
这种人老爱发牢骚,埋怨自己、埋怨兄弟姐妹、埋怨父母亲、到处埋怨,说自己被冷落,不被喜爱,由于不停的唠叨埋怨,以致最后家庭失和。
第三个问题:互相厌倦
彼此互相厌倦,简单的说就是对人产生厌倦的不正确心态。
有一位陪审员说,以前当有十八岁以下的犯罪青少年,被法庭下判送到感化院去接受再教育之时,他的父母亲都伤心的哭泣,苦苦哀求法官,希望法官网开一面,让他们带孩子回家教导,因为他们担心孩子在感化院受虐待。不管孩子的品行有多坏,在父母心中,仍是深爱孩子的。
而现在的父母亲却完全不一样,当孩子犯了罪,法庭邀他们来商讨意见:“现在你们的孩子犯了罪,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处理?”
一般的父母亲都会这么回答:“法官要怎么判决都可以,我真的对他很厌倦了,不知该怎么管教他!”态度完全跟以前的父母不一样。
现在的社会,竟然有人会对自己的孩子感到厌倦,是令人心寒。
因此虽然是同一家人,也要小心避免彼此厌倦对方。如果家里的成员有谁做错了事,而家里人懒得劝他,懒得指导他,这就会失去家庭的凝聚力,以致无法培养道德观念,这样一来,个人与家人的道德就无法获得提升。
彼此厌倦对方,是家庭衰亡的预兆。因为日子一久,家里的人就会各善其身,互不关心,视家人为陌路人。当彼此不能互相关怀,互相容忍时,就会产生摩擦,发生冲突,甚至大动干戈。
其实,共同生活在一起,应该要互相宽容与谅解,乐意接受家人的劝告。当看到有谁做了不对的事情,应当要马上提出意见,千万不要等到受不了才出言阻止,那时将会变成彼此互相指责,闹得双方都不愉快。
第四个问题:自私自利
自私自利是一种不正确的心理病态,简言之就是不肯帮助他人。
一般而言,当超过三个以上的人同住在一起时,就会开始分派别。当家里的人有了这种心态,就是一旦得到了某种特别的东西,就只想让自己派别里的人获得利益,至于其他人是否会焦虑和不快,他们都不在乎。若是这种自私的行为越来越频繁,兄弟姐妹之间的嫌隙就会越来越深。
如果我们得到了东西,不愿与家人分享,反而想占他们的便宜,那么,最终一定会造成家庭失和,甚至会因为这种自私自利的心态,而导致家庭的破裂。
相关文章推荐阅读: